前言
現在各式 LLM (大型語言模型) 滿天飛,你有沒有想過讓模型可以參考你自己的資料來回答呢?
就像一個屬於你的 AI 知識庫管家,有問必答,還會標示引用文件的來源,讓你還可以回去原始文件參考。
今天要來帶大家使用 Python 中的 LlamaIndex 套件,搭配免費的 Gemini 模型 API,打造屬於你自己的 RAG (Retrieval Augmented Generation) 個人知識庫✨。
文章前半部會先介紹 RAG 架構 (什麼是 RAG、RAG 流程),後半部再來使用 LlamaIndex 套件搭配 Gemini API 實際撰寫 RAG 架構程式碼。
什麼是 RAG?
RAG (Retrieval Augmented Generation,檢索增強生成) 是一種結合檢索搜尋和生成的自然語言處理架構。讓 LLM (大型語言模型)在生成回覆以前,從外部知識庫搜尋相關資料,並使用這些資訊生成更準確、更全面的答案。
純粹的語言模型僅依賴於訓練語料,而 RAG 則能在生成時動態地加入額外知識,生成更準確、更相關、更具可靠性的輸出。
來一個簡單的比喻,更容易理解:
想像你是一位學生,要寫一篇關於台灣歷史的報告。
一般 LLM 就像一個沒有外部資源的學生,只能憑藉自己的記憶和理解來寫報告,這可能會導致報告內容不準確、不全面,甚至出現錯誤。
而 RAG 架構的學生,會先去圖書館查閱資料,會找到一些有關台灣歷史的資料,然後用這幾個相關資料來彙總、寫報告,這樣可以大大提高報告的準確性和全面性 (而且還能看到資料是從哪本書來的)。
RAG 流程
RAG 模型的架構主要可分成以下兩個階段:
- 索引 (Indexing):事前準備。從來源取得資料,並為其建立索引後儲存起來。
- 檢索和生成 (Retrieval and generation):使用者發問後,會從索引中搜尋相關資料,然後將其傳遞給模型並生成回覆。
對應我下方自己畫的流程圖,灰色部分(A~C)就是「索引」、藍色部分(1~5) 就是「檢索和生成」。
索引 (Indexing) 階段
- A:將我們準備好的資料 (有可能是 公司內部文件、產品常見問答集、專業文獻、特定領域的專業知識 等等) 切分成較小的區塊(chunk)。因為區塊內容太多較難搜尋,而且 LLM 模型也有字數限制。
- B:將區塊的內容透過 Embedding model 轉換成向量(一組數字),因為後續能比對資料間的向量距離,來判斷其相似程度。
- C:將轉換好的向量 (連同原始資料) 儲存至向量資料庫。
此流程只需要做一次就好,或者當原始資料有新增、更新時再執行即可。
檢索和生成 (Retrieval and generation) 階段
- 1:將使用者的問題一樣透過 Embedding model 轉換成向量。
- 2、3:拿問題向量去向量資料庫中找出相關的區塊。
- 4、5:將 "相關區塊" 與 "使用者的問題" 一起給 LLM 生成答案。
使用 Promt Enginerring (提示工程) 或 Fine-tuning (微調) 不行嗎?
Promt Enginerring (提示工程):
透過一些提示(Promt)技巧來引導模型,輸出較高品質、正確性的結果。
例如:角色扮演、將複雜的任務拆分為更簡單的子任務、一步步思考……等等。Fine-tuning (微調):
在已經預訓練過(pre-trained)的模型基礎上,用自己準備的資料進一步訓練,讓模型的輸出能夠更符合我們的預期。
例如:特定口吻、風格、格式、或加入自己的資料。
RAG 相較於「Fine-tuning (微調)」或「Promt Enginerring (提示工程)」有幾點優勢:
- 節省成本:不用像 Fine-tuning 需要訓練模型,節省時間成本、金錢成本(和硬體成本)。
- 資料即時性:Fine-tuning 需要訓練模型,很難即時更新資料。
- 資訊正確性:RAG 會參照外部資訊,有效減少虛假訊息,使得回答更加可信、準確。
- 可信任性:RAG 回答可引用資訊來源,讓使用者可以審核答案,透明度高。
- 安全、隱私性較高:RAG 是查找自己向量資料庫的知識,存取權限方面比較容易管控。相較之下,Fine-tuning 的較容易外洩。
不過其實也不是只能選一種,你可以結合其中兩種、甚至三種,來讓模型達到更好、更符合自己的生成結果。
什麼是 LlamaIndex?
LlamaIndex 是一個資料框架,提供了抽象元件,可以更容易、更安全的使用 "資料提取"、"索引"、"查詢" 等功能。
適用於基於 LLM 的應用程序,主要是 RAG 架構 (也就是我們上面介紹的)。
LlamaIndex 支援 Python 和 Typescript,本篇文章會使用 Python 來示範,不過概念上是一樣的。
撰寫程式
需要先安裝 LlamaIndex 套件本身,以及我們要使用的 Gemini (LlamaIndex 已經有包好的介面可用):
* 後來發現 Gemini 的 Embedding 不支援中文…所以改用 OpenAI 的 Embedding,因此最後的程式碼不需要 llama-index-embeddings-gemini
,可不用安裝。
|
|
LLM 和 Embedding model
在開始建構 RAG 架構之前,我們先來分別試一下 LLM 和 Embedding model 是否都正常。
* Gemini 各種模型介紹與限制,可以看這篇官方的說明頁面:https://ai.google.dev/models/gemini
* 還沒有取得 Gemini API key 的人,可以參考我之前寫的文章:如何使用 Google 的 Gemini 模型 API?
* Gemini API Key 可以像官方說明設定在環境變數中(GOOGLE_API_KEY
),或者我這邊省麻煩直接寫在程式碼裡 (但就要注意不要不小心外洩了)。
首先來試試 Gemini 本身 LLM,基本的 Complete 和 Chat 使用:
* 以下參考官方提供的範例:https://github.com/run-llama/llama_index/blob/main/docs/docs/examples/llm/gemini.ipynb
|
|
再來試試 Gemini 的 Embedding,將句子轉換為向量:
|
|
沒問題~ 測試都正常。 (← 真的嗎…立旗)
RAG
一開始,先給大家看完整程式碼。
|
|
這程式主要的部分是從官方文件來的:Starter Tutorial (OpenAI)
可以看到,其實透過 LlamaIndex 框架來實作 RAG 架構,根本不用幾行程式碼。
而且如果你是使用 OpenAI API,上方 Gemini 的部分甚至可以省略 (它預設是 OpenAI API)。還有中間 else
的部分也可以省略 (只是變成你每次執行都還要再 Embedding),所以實際上所需的程式碼更少。
首先,我們先準備好原始資料,並放到 docs
資料夾內(這名稱是在程式碼內自訂的)。
我就拿我最近在看、而且前陣子很火紅的日本動畫《葬送的芙莉蓮》當範例。
我們去維基百科複製 葬送的芙莉蓮 的內容,並存到 docs
資料夾底下的 frieren.txt
。
rag
├ docs
│ └ frieren.txt
│
└ llamaindex_rag.py
|
|
如同剛剛說的,LlamaIndex 框架預設的 LLM、Embedding model 都是採用 OpenAI API,如果你想要改變全域的配置,需透過 Settings
對象。
這邊我原本是打算 LLM 和 Embedding model 都使用 Gemini 的,結果我實際跑起來發覺結果很怪,每次找出來最相近的段落都是那兩個,網路查了才發現,Gemini 的 embedding-001
好像不支援中文……
而且就算我改嘗試前幾天 Google 發布的新一代文字嵌入模型 text-embedding-004
,也還是不行。
沒辦法,最後在 Embedding 的部分還是改回使用 OpenAI 的 text-embedding-ada-002
,所以也才同時需要 Gemini 和 OpenAI 的 API Key。
* OpenAI 的 API key 申請可以參考我之前的文章 (OpenAI ChatGPT API 如何使用?(附上 Python 範例程式)),但因為已經過一年了,實際介面與步驟可能有點不太一樣。
|
|
這邊的 if-else
是在第一次執行會去讀取 docs
資料夾下所有的檔案,將內容切割後做 Embedding (轉向量),並把結果儲存下來,避免每次執行都要花時間、花金錢做 Embedding。
第二次之後執行,如果 ./storage
資料夾存在,我們就當已經做過 Embedding,直接從 ./storage
讀取向量資料。
因此如果我們有修改、新增原始資料,需要把 ./storage
資料夾刪除,讓它再重新 Embedding 一次。
|
|
從原始資料讀取並轉換成向量之後,我們就可以開始詢問它問題。
例如我問它「動畫《葬送的芙莉蓮》中的芙莉蓮角色是由哪位聲優配音?」,他會回答「種崎敦美」✨。
非常正確~~🎉
結語
以上各個步驟的元件都有很多不同的可以替換,像是 LLM 可以換成 Azure OpenAI、Anthropic 的 Claude 3 Opus、生成超快的 Groq、本地跑 Ollama、甚至自訂 LLM 模型……等等 (詳細支援列表)。還有文件載入方面,也可以連接 PDF、CSV、HTML、Google Docs 等等多種來源。
以上資訊可以在 官方文件 Examples 和 LlamaHub 裡面找到。
學習完最基礎的範例後,各位可以從官方文件的 常見問題 (FAQ) 來針對你感興趣的部分,進一步學習、嘗試。或者先去看看官方文件的 Learn 有針對以上不同的步驟做詳細的說明。
如果對於 生成式 AI 有興趣的讀者,記得追蹤『IT空間』FB 粉專,才不會錯過最新的發文通知呦~🔔
如果想的太多,就會做的很少
🔻 如果覺得喜歡,歡迎在下方獎勵我 5 個讚~